经过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的斗争、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和上甘岭战役,志愿军和人民军的正面战场已经巩固,几乎是攻则必克,守则必固,完全掌握了正面战场作战的主动权。“联合国军”在正面战场已经无可奈何,因此,志愿军反登陆作战准备战场部署的总体原则是,在保证正面作战力量的同时,重点加强东西海岸的防御力量,而海岸防御又是以西海岸为重点。海岸防御部署与正面部队换防同时进行,将从国内新调入的4个军资本E家,先用于海岸防御的第二线部队,熟悉情况,将第一期入朝轮换的3个军,调至正面第一线经受作战锻炼,而将在朝鲜作战较有经验的军从正面第一线调出,加强东西海岸的防御。
根据上述原则和1952年12月志愿军党委会议、志愿军军以上干部会议确定的部署,从12月底即开始战场部署的调整,至1953年1月下旬基本完成,后又进行部分调整,至4月中旬全部调整部署完毕。
调整后正面战线共有志愿军10个军,地面炮兵14个团另28个营,高射炮兵24个营,坦克4个团资本E家,人民军3个军团和2个旅。第一线西起礼成江口,东至北汉江以东文登里,依次为第19兵团(司令员韩先楚、副政治委员陈先瑞)指挥的第65、第46、第1军(另第63、第64军为该兵团第二梯队,并与人民军两个旅担任大同江以南西海岸防御);第9兵团指挥的第23、第24军;第20兵团(代司令员郑维山、政治委员张南生)指挥的第67、第60军(第68军为该兵团第二梯队)。文登里以东至东海岸为人民军第3、第7军团(第1军团为第二梯队)。
在西海指指挥下,担任西海岸防御的部队共有志愿军6个军,地面炮兵14个团又9个营,高射炮兵2个团又13个营,坦克6个团,另人民军1个军团又1个旅,第一线部署志愿军2个军(第38、第50军)又1个师,人民军1个军团和1个旅,第二线部署志愿军4个军(第39、第16、第40、第54军)。
东海岸的防御部署:担任东海岸防御的部队共为志愿军2个军(第12、第15军)又1个师,地面炮兵2个团另3个营,高射炮兵5个营,坦克1个团资本E家,人民军2个军团和2个旅。
战场预备队为志愿军第47军(位于谷山地区)和地面炮兵4个团另2个营(位于成川地区),担任筑路和修工事任务的第21军1个多师,也为战场预备队。
经过调整部署,海岸防御部队兵强马壮,兵力和火力密度大大提高,防御力量大大增强,特别是西海岸,其第一线平均每公里迫击炮以上火炮密度为7.6门、反坦克火炮为5.8门,高射炮火平均每18.5平方公里为一门,另共有坦克219辆。
此时,志愿军在战场上的兵力达到最高峰资本E家,共计20个军,连同各特种兵部队、铁道兵团和后方勤务部队等,达135万人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通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